教育科学学院伏羲文化调研实践团赴淮阳活动圆满结束

时间:2017年07月02日 16:07浏览量:

为探究伏羲文化传承现状,正确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6月22日至27日在教育科学学院团总支副书记王敏老师的带领下,运用伏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团赴河南淮阳开展为期六天的“传承伏羲文化,我们在行动”实践活动。

新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结束后,6月22日至23日实践团成员在A11-222教室进行淮阳伏羲文化调研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实践过程中内容的确定、调研方式、路线的设定、食宿安排以及对实践过程中突发状况的应对策略。

6月24日,实践团一行人乘车抵达河南淮阳。稍作休息后,实践团先整理资料,比对当地的情况适当调整行程路线以及实践内容。接着,实践团来到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当地人的热心帮助下,了解到淮阳历史文化特色之一的“七台八景”,同时也欣赏了融合诗经文化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当真是风光秀丽,景美物美人更美。

6月25日上午,实践团在第一天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徒步沿环湖路,再次来到龙湖,继续深入探究龙湖与伏羲时期的文化历史渊源。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与当地居民访谈,深入了解并实地考察了“七台八景”的部分历史遗址。在淮阳万亩龙湖,沿途也能看到不少人在湖边垂钓,充分展现了当地沿袭古时渔猎文化风俗习惯。紧接着,实践团来到太昊伏羲陵,在这里实践团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华夏子孙来此朝拜,感受到了他们虔诚的内心,同时在太昊伏羲陵实地访谈过程中了解到了当地的庙会文化及吉祥物“泥泥狗”等。

据悉,有“太昊伏羲祭典”和“天下第一庙会”之誉的淮阳二月二古庙会,因其会期之长、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曾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二月二到三月三,太昊陵前万头攒动,有花样繁多的汉族民间娱乐活动,例如担经挑、拴娃娃、抢旗杆、送楼子、摸子孙窑以及信灵还俗、交尾泥泥狗等形式。与其他庙会相比,太昊陵庙会的底蕴更丰厚,文化味道更浓郁,反映了原始社会人类对生命最本质、最自然的渴望。但由于时间原因,实践团未能见其盛况,略有遗憾。

实践团在访谈淮阳“七台八景”的过程中还了解到“画卦台”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始画八卦的圣地,是中华文明第一道曙光升起的圣地;“蔡池秋月”指画卦台前的白龟池,是当年太昊伏羲氏蓄养白龟的圣池,位于龙湖之中。同时在访谈中实践团也得知淮阳的“七台八景”也不全是与伏羲有关,例如梳洗台是狄青的梳洗台,是陈州人民怀念忠良,在台上筑建庙宇祀之,名曰“狄青梳洗台”,又曰“梳妆台”、“尚台庙”。如此想来,若是不了解淮阳历史渊源的人恐怕就要先入为主,闹笑话了。

6月26日,实践团在河南淮阳的实地调研已经进入后续收尾工作,实践团对前期工作进行最后的盘点,确认信息无误后,乘坐大巴车返回新乡学院。稍作休息之后,实践团成员开始规划并确定后期视频剪辑、图文编辑方案,并于27日进行最后的总结工作。实地考察的时间虽短,但实践团成员们收获颇丰,对于如何运用伏羲文化教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广益,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伏羲文化是伏羲时代产生的龙文化、玉文化、观天文化、姓氏文化、渔猎文化、太极八卦文化、原始文字与数字文化的总称。虽然伏羲和伏羲时代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伏羲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兼容并包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百折不绕的奋斗精神仍涌动在中国人的血脉中。纵观历史长河,历朝历代对伏羲的崇拜,其实就是对文明和进步的礼赞,对劳动和创造的肯定,对无私奉献者的感恩,这与我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富强和谐国家的时代精神是相一致的,也无疑会对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育科学学院团总支

201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