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系赴红旗渠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时间:2015年07月14日 08:46浏览量:

为发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我校于2015年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前往红旗渠进行社会实践,以下是体育系赴红旗渠进行红色教育实践总结: 

巍峨太行山,雄壮红旗渠。“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上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最为困难的历史时期,为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恶劣环境,河南林州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 沟 修 桥,苦 战10年,共计削平山头1250个,凿 通隧 洞211个,架 设 渡 槽152个,挖砌土石方1516万立方米,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总长15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红旗渠不仅解决了林县人民饮水和灌溉的生存问题,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红旗渠纪念馆里,逼真的模型、生动的实物、珍贵的照片、翔实的资料,真实再现了河南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历程。面对一幅幅令人震撼的历史照片,听讲解员述说老一辈当年鏖战太行山的壮烈场面,我们备受感动了。走在红旗渠重点工程——青年洞前曲折的长堤上,面对着太行山的悬崖峭壁和红旗渠中碧绿的流水,我们仿佛又看到一个个铁血汉子和巾帼英雄腰系草绳在悬崖峭壁间除险的身影,仿佛又听到铁锤砸向钢钎的声响回荡在山间。“引漳入林”的红旗渠工程,是林县人民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引下,不断实践,不断认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从修小型水利工程到修大型工程的过程。兴水符合林县县情,兴水就是为林县父老乡亲办实事,兴水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群众从兴办水利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党,从而更加热爱党,党指向哪里,群众就干到哪里。 

红旗渠的建成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 重 困难、解决突出问题、不等不靠的精神体现。红旗渠的建成是一批批冲锋在前、享乐在后、硬骨铮铮、一心为众、无私奉献的英雄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结果;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和群众同心干,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展的结果。 

这次参观红旗渠,我们学习到了:人要有一种追求,即向林县人那样,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理想目标的向往;作为党员,就要始终保持对最高信仰的追求。人要有一种精神,即像林县人那样,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你在向理想目标奋斗过程中,必然要有艰难的付出;作为党员,在此问题上,决不可以为自己找任何退路。人要有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即到任何时候,都要像林县人那样,头脑保持清醒,不断求“变”,不断地创新、进步;我作为一名部门负责人就要投身于当前不断深入的变革之中,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拓宽思路,转变观念,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另一点,作为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起好党员的表率作用。 

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要继续大力弘扬修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我们要在实践中为红旗渠精神注入时代的内涵,把这种精神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

体育系团总支

20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