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校园手机报第69期(2014年12月19日)
【本期导读】
<<冬季长跑 中国政法大学 大学生励志网 穿衣搭配 首个国家公祭日 开普勒
【校园微杂谈】
为了进一步掀起我校冬季体育锻炼热潮,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精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2月16日下午三点,我校在西区文化广场举行2014年冬季长跑比赛。
在今年冬季长跑比赛中,共有来自19个院系的两千名学生参加了比赛,比赛路程以西区文化广场为起点,途经金穗大道、东明路、向阳路、新中大道、校北大门与东大门,最终到达终点。当天,校党委副书记陈贞忠、副校长刘翔、学生处、团委、保卫处、校医院和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参加了鸣枪起跑仪式。
当天下午三点,陈贞忠副书记鸣响长跑比赛的第一枪,男生们健步如飞,奋勇争先,在女生们的加油喝彩声中,开始了5公里的越野角逐。巾帼不让须眉,15分钟后,刘翔副校长鸣响了第二枪,女生们如离弦的箭一般,你追我赶,也开始了她们的冬季长跑。
在比赛之前,学校也做好了的充足的安全保障工作,保卫处、团委、学生处的数十名老师及数百名青年志愿者认真维护沿途的交通秩序,确保跑道的顺畅。两台安检车辆全程跟随在运动员周围,为参赛选手们保驾护航。同时,校医院也派出12名医务人员分成三个医护小组及时为运动员提供医疗服务。
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角逐,四点左右,男生女生们都相继在路旁的加油喝彩声中冲向了终点,结束了这场有意义的“旅行”。
小编寄语:参加长跑活动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而是触手可及的事。长跑结束后,我们更多的不是喊累,不是叫苦,而是明白了,再远的路走下来其实都很简单,只要你肯付出,只要你肯奋斗,只要你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只要走完一步再迈开下一步,那么,终点就在眼前!我们应该大喊一声:Nothing is impossible!
【学无止境】
中国政法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入选首批“2011计划”和“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是中国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共和国政法人才的摇篮”。
学校诞生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清华大学政治系,燕京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和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政法学院,是中国著名的“五院四系”重要成员。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文革期间因故撤销,1978年复校。1983年,在中央的直接推动下,北京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为该校题写了校名。
应国需、促法兴。中国政法大学自诞生以来,累计为外界培养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创造了一系列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得力的助手”,中国政法大学直接参与了包括中国第一部宪法在内的国家几乎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中国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为中国法制事业的发展和“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的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法治建设放眼于世界法治建设的有益经验,需要建立有比较眼光和能力的科学研究平台,中国政法大学率先开展对德国法、美国法、欧盟法、日本法、韩国法学的研究,开启了中国国别法学和比较法学研究的先河,不仅培养了在一批相关领域和相关国家享有盛誉的学者,而且推出了对国家进行跨国法治借鉴产生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
中国政法大学在价值哲学、人民币汇率研究、近代思想史、全球化问题,社会心理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宗教哲学、学术批评等领域在全国同样具有重大影响。
【艺术大观园】
大学生励志网站创办于2009年初,由在校大学生一手创办。以成长互助、经验传递为核心宗旨,致力于激励人生,为大学生成长提供动力。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大学生成长交流平台,累计影响上百万大学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同。被广大的大学生视为成长导师和成长路上最亲密的朋友。
发展历程
大学生励志网对自己有一个形象的发展历程形容:
2009年初创办是时候它刚刚出生,懵懵懂懂。
2010年经过一年的它开始进入了幼儿园,成长就此开始。
2011年末之计的它到了进入小学的阶段,开始接受了正规的教育。
……
希望可以顺利的发展下去,进入初中、高中、大学……
网站的使命
大学生励志网是一位老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在育人教育不很完善的今天,育人就成为了网站的主要使命。集合百万人的智慧服务百万人。成为大学生身边的一堂课,服务于中国教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善中国高等教育。
小编寄语:在大学生励志网上有很多正能量的话语,引导着我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小编特向新乡学院的莘莘学子推荐此网站,希望能在生活和学习上给大家帮助和启示。
【男生OR女生】
21世纪是与时俱进的时代,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思想的解放化,大学生的的穿衣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国际化。近几年韩国风之所以一直活跃在我们的时尚生活之中,不仅由于它的时尚潮味,更加来自于它带给我们的那种自由、青春与活泼,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还是应该注意一下自己平时的穿衣搭配风格。
1、循序渐进,穿衣搭配的三个不同层次——得体、美观、风格,应该逐一领会;
2、理性购买服装,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入手——中意,合适,需要;
3、注重穿衣搭配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穿衣品味,穿衣搭配不求人;
4、不要过于追求牌子,而要注重挖掘和表现自己的内在;
5、一套衣服的穿着时间不要超过一天,但也不必穿一天就洗一次,可以多套轮换;
6、不要过于迷信潮流趋势,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更重要;
7、不要过于追求安全的色彩搭配,学习撞色搭配,才能突破自我品味;
8、穿衣搭配的精髓就在于“搭配”二字,不要过于看重一件单品的功效;
9、视觉效果抢眼的单品能够吸引眼球,但是身上的这类单品不要超过两件,否则事倍功半;
10、白衬衣永远是最百搭的时尚单品;
11、混搭的精髓在于不拘一格,无论单品的贵贱或新旧,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理搭配;
12、找出那些能让你的脸色与皮肤更加鲜亮的颜色,这些颜色最适合你;
13、在学习中确定自己的个性,无论是风格还是色彩搭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学会驾驭这些你最擅长的元素,在不断地积累中,逐渐提高品味,建立属于你自己的气场。
【热点深剖析】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以此来悼念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不忘国耻铭记历史。当天上午,南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全城鸣笛向死难者致哀。
77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中国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多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从2005年开始,陆续有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议设立国家公祭日。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沉重的一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曾表示,抗战期间,中国有3500多万人员伤亡。然而,一直以来,国家层面缺少一个集中祭奠平民死难者的纪念日,这与中国二战战胜国的地位不符,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中国抗战相关纪念活动呈现“罕见高规格”。在7月7日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当天,习近平、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现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加纪念仪式。这也是首次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参与官方纪念。
时隔两个月,9月3日,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中国首个法定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打破了以往最高领导人只在“逢五逢十”年份才出席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规律。
在首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中国官方、民间展开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国家档案局本月7日起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七集网络视频《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以纪念12月13日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也是国家档案局首次以视频形式发布南京大屠杀相关档案。
南京市档案馆日前也从南京大屠杀档案中选取100份“市民呈文”,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和新闻媒体向社会陆续公布。这些“市民呈文”主要形成于1938年2月至1946年1月,是当时市民呈报政府的状子,主要内容包括控诉日军的暴行,反映大屠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并要求日本政府赔偿。
历时4年编撰,收录2600多词条的《南京大屠杀辞典》第一卷本月7日在南京举行首发式。据悉,该书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共分四卷收录8000多词条,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辞书,2015年前四卷将全部出版。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当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致联合国人权机构公开信”在南京向社会公布。据悉,近700字篇幅的公开信由3361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和幸存者联合起草,以中国人权研究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名义分别寄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席波德莱尔·恩冬 ·艾拉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扎伊德·拉阿德·侯赛因。
遗属们在公开信上呼吁:我们热爱和平,因为我们知道战争意味着流血和破坏。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只有中日双方共同站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中日两国人民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解。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近日也公布了7602件新征文物史料,内容涉及南京大屠杀、性暴行、毒气战等日本侵华罪行,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主题。
此外,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日前通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政府及首相安倍晋三,要求日本政府向被日军杀害的南京30万亡灵谢罪。这也是中国民间机构首次以函件方式要求日本政府就南京大屠杀谢罪。
【轻松休闲坊】
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杰出的德国天文学家,于公元1571年出生在德国的威尔德斯达特镇,那年恰好是哥白尼发现《天球运行论》后的第二十八年。哥白尼在这部伟大著作中提出了行星绕太阳而不是绕地球运转的学说。
开普勒就读于杜宾根大学,1588年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当时大多数科学家拒不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在杜宾根大学学习期间,他听到对日心学说所做的合乎逻辑的阐述,很快就相信了这一学说。
他的成就是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大定律可分别描述为: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三大定律最终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同时他对光学、数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
责任编辑:
青年通讯社网编部 杨新宇